語種
中文簡體 中文繁體 English
營業廳
網上營業廳 掌上營業廳
返回頂部
“最美第一書記”孔令富:這片熱土錘煉了我
2020-10-30 人民郵電報
分享:
   

“富硒”,是近幾年健康養生的熱詞,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鋪門鎮笛口村發展特色產業的關鍵詞。“我們村的富硒水稻,明年早稻會擴大到500畝,晚稻將發展到800畝左右。”鋪門鎮笛口村第一書記孔令富介紹,“富硒大米零售價每斤10元左右,而普通雜交水稻每斤隻有2元錢,讓‘富硒’托起村民的致富夢。”

笛口村是中國電信廣西公司對口幫扶的自治區“十三五”期間重點脫貧攻堅貧困村,在公司全力幫扶和派出的兩任第一書記及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脫貧摘帽。作為公司派出的第二任書記,孔令富到任後,在前任第一書記奠定的扶貧成效基礎上,進一步充分發揮運營商網絡扶貧的優勢,實現笛口村光纖寬帶和4G全覆蓋,通過中國電信天虎雲商平台讓農產品走出“深閨”銷往全國各地,爭取各項幫扶資金建設農產品加工廠等。兩年多來,他用真心、真情、真幹念好農經,為笛口村的特色產業發展帶來新氣象、新光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成為村民心中“最美第一書記”,2020年先後被賀州市委組織部評為賀州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最美第一書記”和中國電信脫貧攻堅獎先進個人。

瞄準“富硒”商機稻花香裏說豐年

金秋時節,笛口村最後一塊富硒水稻正在收割,一進村便能聞到撲鼻而來的陣陣稻花香。

平坦的土地、充足的光照、豐富的水源、便利的交通,為笛口村發展脫貧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然而,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一畝,水稻種植經濟效益不高。因無意間從村民口中得知村裏的土地有天然的硒含量,頭腦活絡的孔令富,做起了精細文章。通過對取樣土壤和各種農作物6個樣品的兩次送檢,最後證實笛口村土壤的天然硒含量達0.42mg/kg,拿到了權威機構的認證。這一發現讓孔令富想到發展村裏特色產業的突破口——打好“富硒”綠色健康牌。

剛開始,村民因擔心價格與銷路問題,對大麵積發展富硒產業還有顧慮,村民羅和飛向記者表示:“我之前還不相信做這個大米前景這麽廣。孔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來做工作的時候,剛開始沒怎麽理他們。”為了讓村民放下思想包袱,孔令富向村民進行分析,每斤富硒稻米售價8元到10元,比種植普通水稻效益翻番,再加上有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村民開始“有一點動心了”。孔令富表示:“我們村發展富硒水稻產業,會得到我們後盾單位的大力支持。在廣西各個鄉鎮的電信營業網點、翼支付超市都將上架銷售我們的富硒大米,同時大力支持通過中國電信天虎雲商平台等多元化銷售方式進行銷售。另外,我們廣西電信係統2萬多名員工也是重要的消費群體。”有了這顆“定心丸”,村民的積極性提高了,種起了富硒有機大米,拉開了笛口村發展綠色富硒水稻特色產業的步伐。

在孔令富和村兩委的引導下,村裏與專業合作社攜手,2019年第一期種植了260畝富硒水稻。2019年~2020年,中國電信廣西公司共捐贈40萬元資金,幫扶村裏建起可提供加工、生產的800平方米農產業加工廠房,創建了鋪門鎮綠色富硒米示範基地,並協助合作社注冊了“稻色天香大米”“稻色天香米酒”“稻色天香蔬菜”3個商標,為品牌打造做好鋪墊。

目前,笛口村已經種植了320畝優質富硒水稻,建起800平方米集農產品加工、倉儲、包裝等於一體的廠房和50噸級120立方米的冷庫存儲房以及2000平方米的產品加工廠。孔令富與村民一起實地種植富硒米,建立鴨稻循環有機立體種養,利用鴨子除草、鴨糞為肥、太陽能滅蟲燈滅蟲,成為八步區農業農村局富硒優質稻示範點。

發展產業必須因地製宜,尋找適合自己本村發展的路子。孔令富一臉憧憬地表示:“我想用三年的時間,將基地做成一個集鄉村旅遊和綠色農業於一體的綜合型農業基地,讓‘稻色天香’品牌托起村民的致富夢。”

金黃的稻穗,凝結了村民的汗水,也承載了他們對幸福生活的期盼。

“基地﹢合作社﹢農戶”築牢富民強村底座

以前,笛口村集體經濟是典型的空殼村。由於人多地少,年輕群體幾乎都外出務工,村集體經濟主要依賴臨時性的場地出租和國家的政策性補貼與分紅維持,無法形成有效可持續的發展。2018年9月駐村後,孔令富開始探索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之路。

笛口村種植了400畝優質淮山藥,但一直是農戶自產自銷,沒有經濟運營主體帶動,銷售價格起伏不定。孔令富與村兩委研究後,決定將笛口的淮山藥進行包裝銷售,打造笛口村扶貧產業品牌。在電信公司和八步區二輕聯社兩家企業的支持下,以村民合作社名義向貧困戶收購笛口村優質淮山藥,發動幫扶企業進行消費扶貧,同時通過電商銷售,僅2019年2月和3月就成功銷售了3萬斤淮山藥,原來2元一斤的淮山藥搖身一變成為5元一斤的富硒綠色健康食品,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6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了“第一桶金”。

淮山藥季節過後,孔令富又開始新計劃——土地流轉。剛開始農戶都不願意進行土地流轉,生怕沒了土地後溫飽成問題。為保障農戶的利益,孔令富和村幹部多次做農戶思想工作,將資源變股權,讓農戶變成股東,實實在在地為農戶解決後顧之憂。在降低風險、提高收益的保障下,農戶將自己的土地入股合作社,跟合作社簽訂土地入股協議後,合作社給農戶一個900元/畝的基礎分紅,年底按照土地的多少,將合作社20%的盈利進行二次分紅,讓農戶的田地發揮最大效能。全村第一期成功流轉土地270多畝,孔書記給農戶算了一筆賬,加上農戶在基地務工的收入,農戶每畝地至少較往年增收400元,嚐到甜頭的農戶積極性明顯提高。

隨後,孔令富帶領村兩委成員、種植大戶先後到八步區大寧鎮有機紅黑米基地、貴港壯農富硒紅黑米基地、鹿寨中明富硒大米基地考察學習取經,結合笛口村的現狀,推進土地流轉建立綠色富硒水稻基地,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現經濟由弱變強。目前,基地自主開發富硒淮山藥、富硒優質香米、富硒黑米、富硒黑米茶、富硒米酒等產品,已經發展成一個集循環種養、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大型基地合作社,預計2020年銷售金額超200萬元,村集體經濟超20萬元,為富民強村築牢發展底座。

把村民當親人“扶誌”點滴暖民心

水稻被一茬一茬地割過,在收割機旁有位老漢正在撿稻穗。駐村隊員羅揚佩告訴記者:“撿稻穗的是我們村的貧困戶羅和佑,今天我們合作社收稻穀,機器收不完的叫他來撿,夠他吃一個月。”說起53歲未婚的羅和佑,他之前可是鋪門鎮遠近聞名的“懶漢”,靠領取政府低保金生活,是具有“等、靠、要”思想的代表戶,鄰居調侃:“近30年沒有參與工作,他會去幹活,母豬都會上樹。”

孔令富在了解羅和佑的基本情況後,決定“對症下藥”,請來自己的父親幫忙“改造”羅和佑。由於孔令富的父親是一名老黨員,又和羅和佑年齡相仿,兩個人一起幹活時通過孔令富父親不斷地鼓勵引導,使得羅和佑慢慢恢複了信心,從開始的被動變成現在主動參與工作。如今“懶漢”不懶了,憑借自己的努力,羅和佑在2019年順利實現脫貧,2020年他又開始了自己的養雞行動,並且在加工廠積極工作,日子變得越來越好。羅和佑84歲的老母親特別感激孔書記:“肯定滿意。最希望他去幹活,現在比以前好得多,又有肉吃。”

扶貧路上絕不落下一個人!說起村民陳世想,孔令富就像一位鄰家哥哥:“他一出生就右手殘疾,從小沒有父母嗬護,隻能跟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這個家沒有產業,沒有就業人口,沒有謀生手段,領著低保過日子。”孔令富四處托人幫陳世想找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但沒幾天陳世想就失業了。今年8月,孔令富再次將陳世想介紹到當地一家專業合作社養雞,但他依然改不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懶散態度,為此孔令富索性把陳世想的床搬到雞舍附近的一間房子裏,讓他在裏麵住著,有空時就和他一起喂雞,給他講解養雞的知識。“以前催幾次他才來喂雞,現在他是喂了雞才會去幹其他事情。”說起陳世想的前後變化,孔令富甚是欣慰:“雖然喂雞工資不高,但我最希望他能學到一門基本的謀生技能。”兩個多月下來,陳世想慢慢地喜歡上養雞這份工作,說到雞他雙眼閃著光芒:“現在喂別人養的雞,以後我要喂自己養的雞!”

扶貧先扶誌,兜底不兜懶!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我能脫貧”,正是扶誌的重要表現,對此孔令富表示:“懶人、殘疾人都改變了,就是讓村民看看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雙手,是可以改變生活的。”

帶著親情來扶貧的孔令富,也是村民的“好兒子”。在扶貧路上出錢、出力、用心、用情,他先後自費為6個貧困戶購買所需物品,為貧困戶募捐到18000多元改善家庭生活,並自費往返廣東多次將不肯讀書的孩子勸回家,為他們搭橋鋪路……他被授予賀州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最美第一書記”榮譽稱號,但他卻是妻子眼中“不稱職的丈夫”,7月忙著稻穀收割的他直到妻子手術前,才在妻子的電話“轟炸”下匆忙趕到醫院,對此他特別慚愧:“一年到頭,在家的時間加起來沒一個月,有時候一個月才回家一趟,現在她進手術室也隻能匆匆來看一眼,有時候自己都覺得心酸。”

始於熱愛,終於責任!兩年多的駐村工作,笛口村村民都牢牢記住了這位身形瘦削的第一書記——孔令富,村民越來越紅火的日子是對他駐村工作的最好肯定。每當鎮黨委和政府誇獎孔令富的時候,孔令富都滿懷希望地表示:“這片熱土錘煉了我,也讓我成長,我知道鄉村振興工作目標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