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種
中文簡體 中文繁體 English
營業廳
網上營業廳 掌上營業廳
返回頂部
3年過去了,這個貧困村村民留下一張張笑臉
2020-08-14 中國電信
分享:
   

又是一個星期六,中國電信天津武清分公司幫扶組成員帶上專業級的相機直奔梅廠鎮瓦房村……

經過3年的幫扶工作,不管是村容村貌,還是村民的心氣,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幫扶工作即將結束,他們想為村裏的每戶拍上一張全家福,用相機定格這座全新的美麗鄉村,定格村民們的張張笑臉。



 

【搞好基建 裝好光纖 增加村民收入】

在村民周學新家中,兩口子都覺得,這合影不能少了家裏那台簇新的東方紅收割機。作為村裏的種地能手,周學新從心裏感謝幫扶組幫村裏搞好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

“我們村有一千多畝土地,因為土壤條件,基本都是種植小麥和玉米,以前灌溉全是靠挖水渠,真是有的地都澇了,有的地還澆不著。”

“現在可不一樣了,旱了能澆,澇了能排,這產量肯定提高啊。”瓦房村“一肩挑”李繼文說。2017年,天津市委宣傳部與中國電信天津公司成立了聯合駐村工作組,其中,去年,中國電信天津公司投入了33萬元,給村裏建了泵站,修了13000多米排灌明渠,還對全村一千多畝土地進行了平整。

53歲的村民宗恩香是嫁到瓦房村的山東人,今年,家裏種的7畝小麥獲得大豐收,她硬是把拍攝背景選在了農田裏。撿起幾株飽滿的麥穗,臉上的笑容最是真實滿足。

中國電信天津公司還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投資40餘萬元推進光纖寬帶入戶工程,實現全村186處住宅全覆蓋,為村民提供優惠的資費套餐。李繼文說:“這兩年,村裏不少人家都安裝了寬帶,不僅跟住得遠的親戚聯係方便了,還能賺錢增加收入。”

村民王雪就是李繼文說的光纖入戶的受益者。“2019年初,我們家第一批就報名安裝了寬帶。”30歲的王雪從4年前生了兒子就沒再上班:“孩子小,離不了人,可也得賺錢啊。”家裏裝了寬帶,王雪做起了電商。“網上進貨,網上銷售,靠著手機和電腦,平均每個月能賺4000塊吧,孩子的基本開銷肯定夠了。”王雪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而且她說,村裏依靠電商賺錢的並不止她一人,“我們真是感謝這寬帶,來得太及時了,感覺跟外麵聯係緊密了,生活都不一樣了,不再那麽落後了。”

【改善村貌 智慧居家 提升生活品質】

在村裏,因光纖入戶而受益的,不隻王雪這樣的電商贏家。依托入戶的寬帶,中國電信天津公司為不少村民家中都安裝了智慧家庭產品。“除了娛樂功能,還能‘一呼即通’實現視頻通話,還有遠程監控功能。”李繼文說,村裏的五保戶、殘疾人都依靠這套產品得到了更好的看護,生活質量也得到提升。

事實上,在這幾年間,瓦房村現居的151戶432位村民,每個人的生活品質都得到了提升。瓦房村再不是從前那個道路泥濘,臭水溝環繞的小村子了。

借助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幫扶幹部程振民和李繼文一遍遍完善著瓦房村基礎設施建設方案,他們多方尋求支持,一項項落實著建設內容、標準和投入資金,盡可能改善瓦房村的麵貌。

40多年前,程振民的父親作為供銷社的工作人員曾在瓦房村指導了數年的工作。“這是我們兩代人和這個村子的緣分。”照片上,程振民拿著瓦房村的平麵圖給87歲的老父親介紹村裏現在的情況。

村裏不僅主幹路、背街裏巷全部硬化,村東、南、西三側的臭水溝也全部填埋硬化,村頭的汙水廠馬上建成,村裏修好了800多米的排水管道,裝上100多盞太陽能路燈,種上800多株綠化樹木……

“我們的幫扶工作快結束了,‘美麗鄉村’建設也要收尾了,我一定要帶我父親來看看。”程振民說,要讓父親看看村裏的變化,也看看幫扶的成果。

【建實踐站 組織活動 搞好文明建設】

環境好了,收入多了,村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保證,精神文明建設自然要跟上。在程振民的申請下,中國電信天津公司投入20萬元為村裏建起了文化活動中心。同時,在聯合幫扶組和區委宣傳部的共同努力下,瓦房村被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市級實驗點。

2019年4月,200平方米的實踐站正式投入使用,中國電信天津公司免費安裝了寬帶,建成農家電子書屋,從此,村民們有了自己的活動場所。“扭秧歌、廣場舞,村裏的婦女們都喜歡,以前就是在廣場上,刮風下雨天冷天熱都不行,而且也擾民。”李繼文說,現在,村裏成立了文化健身服務隊,跳舞扭秧歌都有了場地,“而且,趕上年節,村裏也組織村民活動,前不久端午節,大夥兒還一塊包粽子呢。”

照片上,68歲王淑文和71歲的付仲苓拿著剛包好的粽子,在黨群服務中心的大廳裏就忍不住扭上兩步,昂頭挺胸,滿麵紅光,這才是新時代農民真實的生活寫照。

不僅如此,依托文明實踐站的建立,村裏先後成立了學習宣傳服務隊,互幫互助服務隊和文明風尚服務隊。

“宣傳黨的方針路線,各種政策法規;組織助老助殘活動,幫村裏有需要的孤老戶理發買菜;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的作用,組織村民踐行文明公約,移風易俗……”李繼文說,實踐站的建成和使用,為村裏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基礎保障。

收入上去了,環境改善了,村民們的生活富足安定。一張張照片上,村民穿著家常的衣裳,就著日常的背景,或是寬敞的大廳,或是家門口的影壁,或是院子裏的果樹下,或是村裏新建成不久的黨群服務中心門口,抱著孩子,牽著狗,臉上總有著掩不住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