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種
中文簡體 中文繁體 English
營業廳
網上營業廳 掌上營業廳
返回頂部
老驥伏櫪遠 扶貧誌更堅——記中國電信派駐鹽源縣泡爾灣村第一書記王平
2020-07-27 學習強國
分享:
   

“在村裏的每一天,我都深切地感受到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切實履行職責,決不辜負領導的信任和重托……”這是2019年6月,在中國電信脫貧攻堅推進會上,獲得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的鹽源縣泡爾灣村第一書記王平作經驗交流時說的一番話。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

泡爾灣村位於鹽源縣鹽井鎮,全村 244 戶共 989人,其中貧困建卡戶 42 戶、213人。2017年8月,時年53歲的中國電信鹽源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平被派駐到泡爾灣村擔任第一書記。

作為高山移民村,村民居住相對分散,如何盡快實現脫貧奔康,王平在思索。“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到村後,王平深入調查,走訪了解,在摸清黨支部現狀後,出台製度辦法,夯實基層黨組織:規範支部工作流程,嚴格執行“三會一課”製度,建立“築底強基,凝聚民心”黨建月會長效機製,規範和完善“三務”公開製度……多措並舉,逐漸將村黨支部錘煉成堅強的戰鬥堡壘,在帶領村民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強大的統領作用。

在每月一次的“黨建月會”,第一書記王平為大家宣講黨和國家的政策,研究脫貧攻堅思路舉措,宣讀村務公開事項,開展黨建知識問答,進行“四好”家庭表彰等,內容豐富,深得百姓喜歡。通過黨建月會,快速提升黨員群眾綜合素質,轉變觀念,激發脫貧內生動力。35歲的貧困黨員楊拾哈,家裏有2位老人和3個小孩,以前家裏一貧如洗,2016年人均年收入不足2400元。在王平的指導和幫助下,2018年,他貸款開了一家彝族服裝店,由妻子經營服裝生意,楊拾哈在家搞農業生產,農閑時外出打工,一年時間就還清了貸款,今年人均年收入可達16000元,成功實現從貧困到小康的轉變。

多管齊下不遺餘

針對泡爾灣村地理條件、資源秉賦、產業結構、村情民意,王平和村委一班人想盡千方百計,探索發展路徑,助力村民脫貧增收。

壯大村民產業和集體經濟。組織新栽種花椒1500畝,全村共計達到3000畝,發展蘋果、李子等經濟林300畝,養殖山羊5000隻。為改善全村單一的產業結構,他多次找農牧局協調,爭取經果林發展資金,引進適合高原氣候種植的優質李子苗6000餘株。他協調中國電信出資34萬元,集體承包了12畝花椒園,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35000元以上。村民沈爾倮惹家有閑置土地,王平鼓勵他發展經濟林,並發放了500株花椒苗讓其栽種,聯係農技員進行技術指導,通過精心管理,今年預計可增收15000元。

夯實基礎建設。王平協調電信集團公司為泡爾灣村投入100萬元,用於村幼教點建設、移民點飲水工程建設。爭取項目支持,為村幼教點免費安裝學前學會普通話網絡平台,30餘名小朋友學會了普通話。每天清晨,朗朗讀書聲在大山深處回蕩,成為泡爾灣村一景。他積極協調鹽源電信公司為全村100餘戶村民免費安裝電信電視,贈送光貓和機頂盒,免收使用兩年。村民們通過網絡了解外麵的世界,並將自家的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他爭取基礎建設項目,建設通村路、通組路4480米,修建一條水渠、一座函洞橋。

促進就業幫扶。王平組織動員有勞動力的家庭外出務工,先後組織勞務輸出50餘人,累計增收150萬元。貧困戶楊強強家耕地少,產業發展嚴重不足,外出務工是增收的有效途徑,王平多次上門宣傳,並幫助聯係好務工地點。2019年彝族年後,父子倆出發來到浙江打工,半年時間打工收入增加了5萬元。

開展結對幫扶。王平多次聯係企業和個體戶為村民捐款捐物,3年來,幫扶單位累計發放肥料6400公斤,發放雞苗4500隻,發放棉被、大衣等120件。專業戶雷大康為村民捐贈肥料2000公斤、雞苗500隻,個體戶趙安科為村幼教點小朋友捐贈衣服、鞋子等35套……真情幫扶改善了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讓他們感受到黨的關懷,社會的溫暖。

組織賦能培訓。王平舉辦“農民夜校”,開展種植、養殖以及手工藝培訓,提升村民的勞動技能,指導幫扶貧困黨員示範戶,組織貧困戶實地參觀學習,讓黨員貧困戶帶動一般貧困戶積極生產,努力脫貧。累計舉辦 60期,2400餘人次參加了培訓。

易地搬遷白靈山上步履艱

此前,泡爾灣村的村民大多居住在 4000 多米高的白靈山上,氣候寒冷、交通不便,過著原始的種植放牧生活。白靈山也是縣城主要的水源涵養地,為保護水質,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政府對泡爾灣村作出整體易地搬遷到山下平壩進行集中安置的決定。

王平了解到白靈山上楊拉倮等十餘戶村民不願意搬遷。為了做通村民的工作,他揣上饅頭,背上開水,冒著嚴寒,沿著陡峭的山路向白靈山挺進,辛苦爬行 3 個多小時後,衣衫濕透,不料卻撲了個空,楊拉倮不在家,家人說他下山給孩子送衣物去了。經與鄰居走訪交談,了解到村民跟楊拉倮不願意搬遷的原因。這裏是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故土難離,加之山上有自家種植的花椒要照看,也方便放羊。楊拉倮是鄰居眼中的能人,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影響力, 是搬是留,大家都看他的意思。摸清村民的想法後,王平拿出“三顧茅廬”的決心與韌勁,一次又一次地爬上白靈山,與楊拉倮拉家常,宣傳黨的扶貧政策,介紹已搬遷村民的生活改善情況,告訴他搬到山下可以住上新房子,方便孩子就近上學,村上也會幫助找工作,解決後顧之憂。同時,王平還側麵找他的親戚幫忙做工作。

山上氣候多變,上山時是大太陽,一會就遇瓢潑大雨,滯留在山上的王平幹糧吃完了,隻能刨幾個土豆烤熟充饑。第一書記的堅持,親戚的勸說,最終打動了楊拉倮,他和山上的村民一起搬到了山下的新家,開始了新生活。王平和村兩委到縣城及周邊多方協調聯係,介紹村民們到餐館、工廠打工,或根據時節幫助產業大戶采摘蘋果、花椒,收割煙葉等掙錢,確保村民生活有保障。

控輟保學阻隔貧困代際傳

“真的沒想到,我又可以和同學們一起上課啦,謝謝王叔叔的幫助,我一定好好學習……”在鹽源民族中學校門口,失學後重返校園的侯春芳同學激動地向第一書記王平表達感激之情。

到村裏不久,王平了解到村民侯裏色的女兒侯春芳小學畢業後就外出打工了。王平幾次三番找到侯裏色交心談心。侯裏色認為女兒成績不好,家裏又窮,讀了也是白花錢。王平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孩子才 13 歲,正是應該在校園求學的好年紀,學到知識才能有更多的機遇和選擇,才能徹底改變貧困的命運。王平還用金陽縣某家長阻止孩子上學被起訴的案例,讓侯裏色懂得送孩子上學是家長的法定義務。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三個月的苦口婆心,換來侯裏色的點頭同意,欣喜之餘,王平又馬不停蹄前往民族中學溝通聯係,終於讓離開學校一年多的侯春芳重返校園。

貼心關懷 幹群共譜魚水情

在入戶走訪中,王平了解到村民毛幾古子已經 90 多歲高齡了,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平日裏就老兩口在一起生活。

王平經常到毛幾古子家去走動,幫助老人煮豬食,打掃衛生,遇到老人頭疼腦熱的時候,又幫忙送水送藥。一來二去,他和毛幾古子一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毛幾古子沒有文化,平日裏喜歡收聽廣播,有時還會來村委會讓王書記為他念報紙,通過這些方式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王平向公司協調資金,為毛幾古子贈送一台電視機,老人十分高興,經常告訴王書記他在電視上看到了習近平主席,看到了天安門。

村裏無論大凡小事,毛幾古子都十分關注,當村委的工作遇到困難時,總是積極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毛幾古子經曆過萬惡的奴隸社會,感受到新中國的美好,以親身經曆教育大家要有感恩之心,跟著共產黨,創造新生活,一些矛盾在他的努力下煙消雲散。2018年,凯发国际有限公司劉桂清副總經理來到村裏看望毛幾古子,老人緊緊握著劉桂清的手,激動地說:“感謝共產黨,感謝中國電信,泡爾灣村變樣了!”

三年來,王平始終奔忙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疫情來臨時放棄休假堅守崗位,私車開壞了自個兒掏錢修,胃病發作了喝點溫開水……他克服困難、敬業奉獻,創造了優秀業績。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4200元增長到2019年的11200元,泡爾灣村於2017年通過脫貧驗收,還先後被縣、州兩級黨委、政府評為“四好村”。他本人也先後獲得“優秀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

“雖然,今年我已經55歲了,但人老心不老,扶貧誌更堅,我將繼續紮根在泡爾灣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王平的發言擲地有聲,北京會場裏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向來自大涼山的第一書記表達最為深切的感激和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