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種
中文簡體 中文繁體 English
營業廳
網上營業廳 掌上營業廳
返回頂部
聚沙成塔顯擔當 雲南公司25年幫扶迪慶藏區脫貧紀實
2020-07-20 人民郵電報
分享:
   

迪慶是雲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地處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是全省海拔最高、氧氣最稀薄、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較重的地方。2015年年末,迪慶州貧困人口74139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4.95%,少數民族貧困人口占全州貧困人口的93%,“直過民族”貧困人口占全州貧困人口的54%,貧困麵廣、貧困程度深,屬於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

2019年,迪慶藏區實現整州脫貧,雪域高原發生了滄桑巨變,山河阻隔的村村寨寨連起了條條通向小康的致富路,守舊落後的貧困戶過上了文明進步的新生活。迪慶州德欽縣燕門鄉是雲南電信定點幫扶點,2018年,雲南電信掛鉤的32戶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掛包的燕門鄉拖拉村、茨中村、穀紮村順利脫貧出列。在這些翻天覆地變化的背後,是中國電信雲南公司25年來不懈的真情幫扶。

“在15個省級定點扶貧迪慶州的單位中,雲南電信幫扶時間是最長的。無論在人才引進還是技術層麵的支持,都為迪慶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時間跨越25年,扶貧幹部把中國電信‘用心服務’的理念滲透到扶貧工作當中,對當地幹部群眾的思想觀念轉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僅自己踏踏實實在做,還教會了基層幹部該怎麽做。”迪慶州扶貧辦副主任王曉明評價道。

網絡扶貧注重扶貧效能提升

2020年7月1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雲南迪慶德欽縣燕門鄉茨中村舉行了“七一”建黨節活動,中國電信雲南公司第一個鄉鎮5G基站在這裏正式開通。村民們穿上了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歡慶黨的生日,歡慶脫貧致富的好日子。59歲的吾金追瑪是茨中村村民,2015年開始在手機上賣手工織品,她並不清楚4G和5G究竟有何差別,在電信工作人員請她現場體驗5G網絡後,吾金追瑪笑著說:“手機更好用了。”

2017年,中國電信雲南公司為迪慶州維西縣康普村異地搬遷的63戶村民建設了4G網絡,80%的村民用上了扶貧套餐。甲馬洛組婦女組長雀義英告訴記者,自從易地搬遷住進新房,中國電信就為她家免費安裝寬帶。“電信的駐村工作隊隊員手把手教我們上網看電視,用淘寶買東西。疫情防控期間,小孩還能在網上上課。平時,家裏有老人生病,我還會用手機查醫保政策和餘額。特別感謝中國電信,讓我們過上了和城裏人一樣的生活。”雀義英告訴記者。

現在,康普村的傈僳族村民坐在家中就能用IPTV看電視,用4G手機上網,大部分村民學會了網購。村裏年輕人的衣櫃裏除了五彩斑斕的傈僳族服裝,還多了心儀的迷彩服、時尚的牛仔褲和裙子。雲南電信掛鉤幫扶的30戶傈僳鄉親家中都安裝了“天翼看家”。疫情防控期間,甲馬洛組近40個中小學生與全國各地的學生一樣,通過4G網絡上網課。昔日“通信靠吼”的傈僳村寨,今朝“連接世界”共享人類信息通信的文明成果。

中國電信於2019年在迪慶州、怒江州之間開通了200G以上傳輸通道,增加了長途出口路由,實現這兩個州市至昆明的三路由環路,並為沿線31個自然村1230個住戶提供了寬帶、4G網絡覆蓋。網絡水平的整體提升,不但改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還拓寬了人們了解世界、學習消費、增收致富的視野。網購、線上培訓、直播賣貨……越來越多的村民變身網民,在便捷生活的同時,摸索著提升自我、經營創收的路子。

網絡扶貧讓迪慶州經濟社會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從扶持程控電話到3G網絡覆蓋,再到全州所有行政村網絡寬帶全覆蓋,中國電信雲南公司累計投入資金1300多萬元。在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方麵,雲南電信捐贈了終端設備,提供免費上網服務,讓貧困群眾直接受益;雲南電信進一步加大信息化扶貧力度,對迪慶州扶貧信息係統給予減免政策,特別是在燕門鄉啟動了“為民服務站”“互聯網﹢智能廣播係統”“雲視訊”視頻會議係統等,全麵推動幫扶項目的落實。

此外,中國電信雲南公司還有的放矢地集中人力、財力,重點突破脫貧攻堅的戰略“高地”。2019年依托建設精準扶貧大數據平台的優勢,投入25萬元,為迪慶州扶貧辦量身打造扶貧九大工程手機App“迪慶平台”,用於對扶貧項目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和監督,有力地支撐地方政府運用信息化手段做好脫貧攻堅管理工作。“這個App推出後,我們所有州市縣的扶貧工作人員可隨時隨地登錄平台,及時錄入信息。”迪慶州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施春德一邊給記者演示功能,一邊直誇“迪慶平台”好處多:“你看,隻要點擊任一個模塊,頁麵瞬間跳轉,速度快,真心好用。”

光纖寬帶通自然村,貧困戶看上高清網絡電視,農特產品實現網上銷售……迪慶州一個個貧困村走上信息化發展之路,開始摘掉窮帽子,踏上致富路。

捐資扶智教育扶貧圓夢未來

在燕門鄉,走進高考考場的學子不必擔心考上大學後讀書的費用。中國電信雲南公司在燕門鄉持續開展教育扶貧長達25年,幫助無數藏家孩子圓了大學夢。時至今日,燕門鄉的父老鄉親提到雲南電信資助、幫扶當地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時,都會豎起大拇指。

從2012年至今一直在開展的“金秋助學”項目,專門用於資助燕門鄉大學生完成學業,9年來共投入61.46萬元惠及300餘名貧困大學生,格桑拉姆就是助學項目的受益者之一。2006年,格桑拉姆考上青海警官職業學院,父母既欣喜孩子的努力換來了新的起點,又擔心無力供讀,格桑拉姆自己也不願再拖累家裏,想早點工作為家裏減輕負擔。就在兩難之際,雲南電信給予格桑拉姆每年2000元的資助。“2000元對自己和家人而言是一筆不菲的援助,如果沒有中國電信的幫助,難以想象自己的大學生活會是多麽的艱難。”

拖拉村的藏族女孩仁青拉姆在單親家庭長大,當她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阿爸就去世了,她一直與阿媽、妹妹和癱瘓在床的奶奶相依為命,生活異常艱辛。看著母親每天既要忙地裏的活計,又要照顧她們姐妹倆和奶奶,仁青拉姆從小立誌要讀好書,圓夢大學,改變家裏貧窮的狀況。當她如願步入大學校園後,雲南電信“金秋助學”活動每年為她提供了3000元學費。現在,仁青拉姆已成為家鄉的一名人民教師,妹妹也在電信公司的幫助下拿到了護士資格證,成功就業,仁青拉姆家於2018年脫貧。她在《致母親》的信中寫道:“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中國電信的幫助與關心我們銘記在心,今後我也一定會盡我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從2008年至今,中國電信雲南公司在教育扶貧方麵累計直接投入資金258.46萬元,建立了一係列教育幫扶機製,落地實施各類扶貧項目100餘項,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推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為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輸送優質的人力資源。

技能﹢消費打造“造血式”幫扶模式

按照“立足實際,因地製宜,按需扶貧”的理念,中國電信雲南公司通過技能提升培育產業、消費扶貧助推產業,為掛鉤幫扶點築牢脫貧基石,確保脫貧攻堅質量高、成色足、可持續。

燕門鄉地理位置特殊,民房及農作物散布在陡坡山梁上,土壤十分貧瘠。建檔立卡貧困戶要脫貧,如何實現?雲南電信駐村工作隊隊員發現燕門鄉村民內生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技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國電信雲南公司從2008年起,在德欽縣和燕門鄉舉辦計算機使用、信息應用培訓班,針對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進行計算機應用和辦公軟件應用培訓;在鄉、村舉辦網絡應用培訓班,培訓使用114號碼百事通查詢招工信息、農副土特產品銷售信息、農資供應信息等;培訓老百姓使用“金色農家118960”查詢農業科技信息,96128政務公開熱線信息查詢惠農政策、網絡安全知識講解。通過調研,雲南電信駐村工作隊隊員發現部分村民有發展生豬養殖業的意願,他們立即將培訓需求反饋給縣、鄉政府,安排專家送培訓到村裏,通過教授養豬方式和病情防疫,村裏養豬的農戶越來越多。隨著養殖收入的增加,建檔立卡戶吾金丁主脫貧致富了,他主動提出不要再對他進行扶持,把資源用到更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近兩年,為了推進農業規模化發展,當地籌資建起了核桃深加工生產線,日產能可達20噸,這對收購消納鄰近鄉鎮核桃也是一大利好。燕門鄉核桃深加工剛起步,有些手續還不健全,產出的核桃油主要依靠內消解決。產業和產品初步成形,如何解決產品訂單問題,為產業孵化護航?

“需要什麽,我們就幫扶什麽。”2019年春節和中秋節期間,雲南電信通過工會集中采購和引入公司集中采購的方式,在定點扶貧的燕門鄉累計采購價值59.83萬元的高原鐵核桃油等農副特色產品,使得燕門鄉老百姓手中隻能自己消費的數十噸高原鐵核桃和青稞得以直接變現。巴東村黨總支書記羅傑說:“如果沒有接到訂單,我們根本不敢收購老百姓的核桃幹這個事情。電信的第一個訂單相當我們的第一桶金,啟動了整條生產線。”

2020年6月23日,德欽縣燕門鄉鄉長瞿梅芳與雲南電信總經理王宏在燕門鄉簽訂了《中國電信雲南公司與燕門鄉人民政府2020年消費扶貧框架協議》。在幫助村鎮嚐試電商銷售的同時,中國電信雲南公司還在消費扶貧上下大力氣,為核桃油、青稞麵、青稞酒等的銷售拓寬了渠道,大大豐富了燕門鄉廣大農戶的“錢路子”,推動了村級集體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壯大,使參加集體經濟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直接受益。

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方式幫助貧困地區發展產業,雲南電信在消費扶貧方麵的有益探索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真情久遠把實事辦在百姓的心坎上

斯南取初,是德欽縣燕門鄉拖拉村土生土長的“90後”藏族女孩。2015年,斯南取初成為德欽縣雲嶺鄉的大學生村官,開啟了她的扶貧之路,同時也遇上一群特殊的同事——中國電信雲南公司駐村隊員。

這5年時間,斯南取初見證了中國電信雲南公司三批7名工作隊隊員為拖拉村脫貧攻堅付出的努力。

趙利剛為了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鬆金康主家在有限的資金下能如期建好房子,硬是將自己鍛造成了“全能型”人才,學會了從房屋建造到裝修再到裝飾布置的全套技能;範建雲用服務大客戶的思路去服務貧困戶,從每件小事入手開展幫扶工作,增強其脫貧的信心;董慶祥創建了拖拉村的“一村一品”電子商務平台,幫助該村賣掉了3000斤青稞酒和葡萄酒、1500斤核桃油,為拖拉村的特色農產品提高了知名度……

斯南取初告訴記者:“電信扶貧幹部的精神會永遠鼓勵著我去幫助更多的貧困群眾。”

維西縣屬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康普村則是這一深度貧困地區的深度貧困村,中國電信雲南公司掛鉤聯係的甲馬洛組,是康普村最遠、最貧困的一個村民小組。打贏甲馬洛組脫貧攻堅戰,康普村的脫貧攻堅任務就完成了一半。康普村甲馬洛組是傈僳族聚集的村民小組,傈僳族鄉親們祖祖輩輩住在海拔2200米的大山上。這裏地處偏遠,全組65戶人家有62戶是建檔立卡戶,2015年人均純收入隻有1479元。村民文化知識匱乏,大部分小學都沒有畢業,是文盲或者半文盲,多數人隻會講傈僳語,不懂漢語,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

按照脫貧攻堅“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的要求,維西縣扶貧辦將甲馬洛組列為康普村的易地搬遷組。為抓好易地搬遷工作,電信扶貧隊隊員陳玉宏多次到村民家中協調,講政策、做動員。一開始,村民不願搬遷,世代居住在這裏的他們對祖輩賴以生存的土地感情深厚,對自己現有的生活方式也很習慣。陳玉宏也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他對村民難離故土的心情感同身受。他一次又一次地和村民交心談心,從國家宏觀大政策講到小家奔小康,用真誠感動村民,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了搬遷工作。

村民餘峰是康普村甲馬洛組50戶搬遷戶之一。他告訴記者,沒搬遷前,他住的房子是人畜同居,外麵下大雨屋裏下小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2017年,餘峰住進了有獨立廚房、衛生間,有臥室、客廳,還裝有中國電信寬帶、IPTV的二層小樓裏,居住條件和衛生環境跟過去比完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現在,每次見到陳玉宏,他總要說:“搬下來真好!過去到鄉裏集市上買點日用品來回要一天時間,現在半個小時就可以往返了。搬遷點的房子像小洋房一樣,設施齊全不說,還特別敞亮。感謝黨、感謝政府的好政策!感謝你們!”

“這麽多年,陳玉宏跟康普村的傈僳族群眾打成一片,他已經成了我們的村民,我們全村人都當他是自己人。”鄉黨委書記周光躍說。